《孔子随喜》薛仁明 著
2012-04-10
孔子一身反骨,只不过是藏在他的温良恭俭让中罢了。
孔子的温良恭俭让是显,他的反骨是隐;这当然不是孔子虚伪,而是他气象万千,孔子的蕴藉是显、激烈是隐;他的和悦之气是显,杀伐之气则甚隐,正因有显有隐而又能相生相成,故而孔子的世界水深浪阔,蓄得了鱼一龙。
作者简介
薛仁明,一九六八年生于台湾,系福建漳州长泰县山重村薛氏来台之第十二代。父亲薛阿客,工人;母亲薛蔡莲种,工人;两人均未受过学校教育。
台大历史系、佛光大学艺术学研究所毕业。台南一中二年级开始,长期困惑于安身立命之道,十八岁时且因之休学半年。十九岁开始,有心于儒释道三家。一九九三年起,长居台东池上乡下。关心的焦点,是文化之重建与生命之修行。
著有《胡兰成·天地之始》、《万象历然》二○一○年年初,开始在台湾最重要的文化版面《中国时报·人间副刊》及《联合副刊》,接连进行孔子书写,目前,此系列文章仍持续登载中。
媒体评论
薛仁明写孔子,攀斧鬻簸誉窆茧塑睛!
——裼泽(台湾《中国时报·人间副刊》主任)
近年新解论语的书颇多,薛仁明无意“新解”,他只是带引我们,与孔子及其诸弟子素面相见。
——宇文正(台湾《联合报》副刊组主任)
读仁明的文章,给人一种很欢愉的感觉。不愠不火,不论不辩,一个鲜活的孔子就从他笔尖活了起来,儒家的精神就从他文字脉络里,潺潺地流了出来。像闻到满庭芳香。
——刘必荣(台湾东吴大学政治系教授)
跳过古板的儒家思想,直接理解生灵活现的孔子。薛仁明的文笔与洞察力,在中国崛起、国学当红的时代背景下,提供读者一种鲜明的角度,理解中国人为人处世之道。
——曾文祺(明基全球策略规划中心总经理)
古往今来,说孔子之书何其多也。人们几乎从一切可以穷尽的角度议论了他。如今,遍观眼前,在论孔众书之中,我的目光一一扫过,久久停留在薛仁明这本新书上。此书从中脱颖,在于它别样的风姿,即作者以随喜、笃诚、优游的文笔一边漫步在孔子与论语之间;一边款款相携读者之手,让我们每一个凡人能与孔子素面相见且又闻风相悦。读此书,不单重新唤起我对古风的向往,也使我对今生今世的日常生活及道德文章每每低回沉吟、细细思量。
——柏桦(著名诗人)
表面上以娱乐明星为核心的时代,一方面的用意是使得士大夫精神消隐,另一方面也产生了大量的明星垃圾,娱乐明星的时代其实正是垃圾时代。薛仁明的这本书正是对这种被遗忘、被遮蔽、被边缘化的士大夫精神必须在我们民族里重新成为核心的强烈呼唤。
——杨键(第六届华语文学传媒奖“年度诗人”)
如果把《论语》当成一部上乘的小说来看,如何?读完薛仁明《孔子随喜》,我感谢作者提供了这样一个视角,可以看小说一样的看《论语》。
——朱天文
薛仁明《孔子随喜》细心体会孔予与其弟子以及时人的口耳交流,由此灵犀一点,感而遂通,胜义纷呈,令火神旺!
——牛陇菲
更多内容:http://product.dangdang.com/product.aspx?product_id=21049361